如同先前的以赛亚,耶利米蒙召作神的先知,也走上了一条漫长而艰难的道路。他面对叛逆之民的强烈抗拒,向硬着颈项的百姓忠实地传讲神的话语,却遭到彻底的嘲笑、拒绝和憎恨。甚至连他从小一起长大、最亲近的乡亲也密谋要杀害他(耶18:18)。
从耶利米书的不同经文中,我们可以窥见这位先知在践行神呼召时的内心世界。他常常陷入极深的痛苦与忧伤,并多次与神挣扎,甚至萌生放弃事工的念头(耶20:9)。他为同胞顽梗和不悔改的态度痛心疾首——尽管不断传讲,他们却选择对即将临到的审判视而不见。他歇斯底里地发出”地啊,地啊,地啊,当听耶和华的话!”(耶22:29)这声声绝望的呼喊,终归于徒然。
然而,他对所服事的百姓始终有着一种同舟共济的情怀。令人惊叹的是,尽管百姓如此待他,他仍觉得因为“百姓的损伤,[自己]也受了损伤”(耶8:21)。他为憎恨他的人哀痛,对他们即将面临的灾祸惊惶。他情不自禁地为他们代求,甚至到了神要他停止的地步(耶14:11-12)。作为神的先知,他本可以轻易地站在”神的一方”,冷漠地向这悖逆之国宣告审判(像约拿那样);当巴比伦大军终于兵临耶路撒冷城下时,他本可以对着犹大王室幸灾乐祸地说”我早就告诉过你们”。然而当结局来临,他却为圣城哀恸,并放弃在巴比伦作尊贵先知的优渥生活,选择留在故土与最贫困的人民同甘共苦(耶40:4-6)。
耶利米同心共情的胸襟提醒了我们,无论我们在什么岗位上蒙召 – 传道人、教师、领袖、雇员或父母等,我们理当以坚定不移的忠心活出神的托付。但同时我们也要警惕:不要因为神的呼召而自恃在信仰或道德上高人一等。总要怀着同理心、怜悯与谦卑,与我们所服事的人站在一起,在践行神呼召的同时选择与他们同行。毕竟,这不正是道成肉身的耶稣为我们所做的吗?让我们借着这首诗歌来颂赞在我们苦难中与我们同行的耶稣。